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晚清第一家. 影響台灣命運第一人。
「百年家族──李鴻章」:作者長期追尋李鴻章後人的足跡.,內含珍貴照片。

  曾經,半個安徽是李家的。曾經,李鴻章是大清帝國的最高使節。他一輩子辦洋務、辦外交,主張學習西方。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在古稀之年後,一次赴日,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一次歐美之行,戴罪卻弄了個《中俄密約》,他是忠臣?罪臣?權臣?……

  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一個家族的百年史,就是濃縮的大歷史。
 
  百餘年前的太平天國之役,暴露了滿清皇朝政權的無能,卻也造就了一對師生、兩大漢臣──曾國藩與李鴻章。尤其是學生李鴻章,他的政治生命才剛萌芽,有誰想到那是日後的一棵巨樹,連帶使得整個家族變成一片森林。

  無奈打完太平軍、剿捻之後,證明滿清沉痾已久,日薄西山,縱然李鴻章有遠大的強國之夢,在淮軍中組建新式砲營、購買新武器、提出「洋務自強,大辦實業」戰略、興辦鐵路、上奏官派留美幼童、組建北洋艦隊等屢創「中國第一」,但依舊孤臣無力可回天!甚至年已古稀還忍辱負重,赴日議和簽下《馬關條約》,從此「大賣國賊」的罵名永難除下;兩年後,戴罪的歐美之行更弄了個《中俄密約》。這對一生倡辦洋務的李鴻章而言,不能不說是絕大的諷刺──唯二的兩次出國,都帶回影響中國命運的喪權辱國條約,為他的人生劃下不完美的句點。

  李氏家族的滄桑史並沒有結束,歷經民國、抗日、兩岸對立、文革、改革開放、經濟起飛等,亂世中,子孫們各有發展,際遇不同,其中還有我們熟悉的小說家張愛玲和美食家唐魯孫,從他們的作品中仍可窺見昔日的風華。

  作者宋路霞前後花了五年時間,跑了許多地方,走訪七十幾位李家後人和專家學者,查閱了許多資料,才完成這本縱貫李家「文章經國,家道永昌」八代、珍貴照片百餘幅的《百年家族-----李鴻章》。但是,這部「晚清第一家」的故事還在繼續。李鴻章早年辦洋務,百年來,後代開枝散葉,子孫散居世界各地,李家人真的走出去了,在中國、台灣、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新加坡、香港……他們寫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源頭都在安徽合肥的那一口熊磚井。

作者簡介

宋路霞

  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熱衷文史掌故和傳記文學的寫作,著有《百年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收藏風雲錄》、《洋樓滄桑》、《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與周退密先生合作)、《百年家族-----盛宣懷》、《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洋樓滄桑》、《迴夢大飯店》、《百年家族-----李鴻章》等。近幾年醉心於八個昔日上海豪門望族史的調查與寫作。

目錄

〈序言〉波浪型的家族發展

1末代相府
八千畝地、琺瑯鐘、匯款單
從熊磚井走向世界的大宅門

2文章經國
典獄長的家事與婚事
「讀書做官」變成了「招兵打仗」
曾國藩的「錢袋」李瀚章
翰林變成「綠林」的李鴻章
曾門「刺頭」「忝為門生長」

3發跡滬上
九千淮軍衣衫襤褸地開進上海灘
蘇州殺降暴露了鐵血心腸
李鶴章一氣之下回老家
李昭慶最小卻「走」得最早

4強國之夢
克虜伯大砲終生崇拜者
鐵路之難啟能難倒李某人
「請進來、走出去」的先驅
北洋大臣身邊的弟兄們

5宰相合肥
尋找李氏大宅門
「半個安徽是李家的」
蕪湖米市:李氏家族的第二故鄉
李蘊章兩眼漆黑而算盤珠絲毫不差
李鳳章才是李家首富

6豪門聯姻
太湖趙氏夫人的幫夫運
兵也淮系,婚也淮系
盤根錯節的豪門網絡

7甲午風雲
七十大壽與盛極轉衰
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
春帆樓的屈辱與飛彈

8落日輝煌
大清帝國的最高使節
被調了包的《中俄密約》
外交史上以一當十一的超級談判
魂歸肥東

9 三子鼎立
一生都是悲劇角色

〈後記〉
附錄一:李氏家族「文章經國」四代世系表
附錄二:李鴻章家族大事記
附錄三: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41610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5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

中國海軍的創辦,經過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坎坷歷程。李鴻章為這支中國前所未有的海上勁旅,耗盡了他的後半生。不巧的是這支海軍的命運很不好,這期間正撞上了千年罕見的「丁戌奇荒」,使本來就不多的海軍經費(從一八七五年起每年四百萬兩銀)也得不到落實;又撞上了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要花費上千萬兩銀子重修頤和園。慈禧個人膨脹的奢欲,使得這支艦隊的有限經費多次被挪用,無辜地蒙受了巨大損失和恥辱。李鴻章作為這支艦隊的實際首領,當然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鴻章畢竟是一個封建官僚,這是他的歷史局限使然。對朝廷,他要盡忠,尤其對慈禧,面對這個集所有男女酷吏之大成的關外女人,他明白她那超人的「處世技巧」,凡事不敢得罪;對國家,他要保衛,海軍事業乃開天闢地之宏業,屬於當時諸項國防事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閃失,他必須全力維護,要保全;作為他自己,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這個官位,他還想坐下去。這麼一來,三面不能統一,悲劇就不可避免了。悲劇落在了這支新生的海軍艦隊頭上──本來就很拮据的經費,還要再移出一部分去填補昆明湖之景區。悲劇當然也落在了李鴻章頭上。這大概是老李一生中碰到的最大難題。

李鴻章原本是最早關注中國海防的,也是最為關愛中國海軍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他多年前就看到了小日本的狡猾和野心,認為中國的主要危險來自日本。 原先清廷比較注重西部新疆一帶的戰事,鈔票和隊伍基本放在西部,而對海防之事尚未覺醒,到了一八七四年日本人侵佔台灣之後,方才大夢初醒,對來自海上的危機總算開始觀顧了。

一八七四年,總理衙門發起在沿海督撫中進行一次海防大討論,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討論,是一次為了建立中國海軍而大造輿論的思想解放運動。李鴻章最先響應,而且是暗中操縱的積極分子。他不僅自己具體提出了早就在醞釀的種種計劃,從宏觀到微觀,從眼前到將來,從經費、購船、造船,到人員的培訓、洋員的聘請、港口的選址等等,而且頻頻跟沿海督撫大員中的哥兒們寫信,鼓動他們積極相應,參加討論。他叫在家中養病的丁日昌拿出他的看家本領,把當初的「六條」再細化一些。丁日昌是頭腦最清楚、作風最實際的洋務幹將之一,在給朝廷的奏摺中,不僅講了老李認為該講的話,而且把李鴻章當時還不敢講的話也都托了出來,叫老李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兒。李瀚章人老實,辦地方糧餉和釐卡有經驗,對現代海軍本無深入瞭解,李鴻章就寫信教他,如何如何附議,話講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可謂苦心到家。所以這場表面看來是總理衙門組織的,在高級幹部中統一思想的大討論,實際是李鴻章與「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策劃的「雙簧」。不如此也不行,如果沒有高級幹部的思想統一,朝廷憑什麼要每年拿出四百萬
兩銀給你李鴻章去買船呢?戶部和西北的疆臣不要大鬧懷仁堂了嗎?

而當各省督撫的意見基本匯齊,準備著手辦理的時候,同治皇帝卻病死了,光緒帝繼位,慈禧再度垂簾聽政,海軍之事就被耽擱了一陣。後來雖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為南北洋海防事宜督辦,但沈葆楨於一八七九年冬又去世了,後來的差事,還是歷史地落在了李鴻章一個人的肩上。
 

 

 

 

「這是開了20多年書店的地板。書架下面還能看到地板本來的灰色,這裡就漸漸發白,到這兒就完全沒有顏色了。我一直說,這個書店有城市的『包漿』。還有這兒,櫃檯,多少讀者在這裡帶著書回家。這些我都沒捨得換掉。」 3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一文中,開篇就講到杭州的曉風書屋,點讚這家書店初心不改,以從容、努力的姿態靜待柳暗花明。還專門提及掌柜朱鈺芳的「直播嘮嗑」——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不小衝擊,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雲銷售」。朱鈺芳的「雲復工」有所不同。在直播中,朱鈺芳重點向網友們介紹的,不是滿屋待售的書,而是地板和櫃檯。 朱鈺芳這場直播發生在疫情期間。在2月底恢復營業之前,曉風書屋閉店了一個月零三天。這期間,書店第一次嘗試網絡直播。和滿屏帶貨的「網紅」不同,朱鈺芳這個主播似乎有點「不稱職」,還沒介紹幾本書,就開始跑題講別的事了,有時聊聊店裡的八卦,有時說說書店的故事。就這樣,在無法舉辦線下書友會的日子裡,書店的網絡直播成了杭州書迷們網絡聚會的固定交流時間。 「地板包漿」話題是這些直播日常中的一個花絮。朱鈺芳說的是曉風書屋最老的體育場路店,很多人第一次來這裡,心裡都會「咯噔」一下,怎麼磨得這麼厲害?而經常來這裡的老書迷,對此早已熟視無睹。說起這個,一位老顧客在店裡反問我,「難道不應該這樣的嗎?書店本來就應該有這種時間沉澱的味道。」 ... 走過全世界這麼多書店 從沒有見過磨得這麼厲害的地板 曉風書屋在杭州已經開了24年,從1996年誕生時只有十幾平米的街頭小店,發展到今天擁有15家門店,分布在鬧市路口、西湖邊、美術館、博物館、醫院等城市的各個角落。伴隨著城市發展,24年的曉風書屋見證了幾代杭州讀書人的成長,可以說是杭州人最熟悉的本土老牌書店了。 朱鈺芳年輕的時候,在杭州的三聯書店負責批發業務。因為喜歡書,於是動了乾脆辭職、自己開書店的念頭。她問三個高中同學,「我能開好一家書店嗎?我一個人開不起來,你們能不能幫我?」同學們紛紛支持她,其中一個男生就是姜愛軍。後來兩人結婚,共同經營這家夫妻店,成了杭州書業的一段「伉儷佳話」。 1996年從三聯書店辭職後,性格直爽的朱鈺芳靠著朋友們借來的錢,真的開出了一家街頭小書店,那年她才21歲。最早書店開在保俶路上一個臨時建築里,三年後因為拆遷,搬了一站路,挪到了現在體育場路527-529號這個位置。此後21年,書店就再也沒有搬過,一直傳播著城市的書香,也沉澱出了這個城市文化的「包漿」。 訪遍全球書店、寫了《書店傳奇》《書店風景》《書天堂》的「愛書人」鍾芳玲,她第一次到杭州,走進曉風書屋,也被腳下的地板驚到了。她剛進門就「呀」了一聲,「我走過全世界這麼多書店,從沒見過一家地板被磨得這麼厲害。」 ... 鍾芳玲被曉風書屋的地板驚到了。曉風書屋供圖 和很多拼顏值拼裝修的店面相比,這家曉風書店看起來有些「寒磣」。門口天花板的牆角已經斑駁,十幾年前留下的雨天漏水霉跡還在。外面的地板磨得最厲害,走人的通道上,原本的灰色,早都磨成了白色,最嚴重的,已經露出木頭本來的紅色。 ...... 最裡邊「曉客廳」區域,地板也是十二年前「新換」的,經常吱呀作響。白先勇、劉震雲、易中天、陳丹青、麥家、葉兆言等名家,就是在這裡和杭州的愛書人面對面交流。 ... 我問姜愛軍,你們這地板是不是不耐磨才變成這樣的?他搖搖頭說:「強化地板,照理是很耐磨的。到底21年了啊,書店不大,才200來方,每天進進出出的書友至少1000人。你算算這個人流。加上書都很重,搬上搬下,難免對地面造成磨損。」 老櫃檯和手工記錄本 藏著無數愛書人的故事 十多年來,我無數次到這家書店,買書、看書、採訪,或者參加書友會。體育場路門店雖然店不大,但人氣一直是最旺的。有時候,名作家來了,書迷蜂擁而至,大家擠不下,跑來聽講座、買書的人還不得不站到店外馬路邊去。 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我坐在來過無數次的曉風書屋體育場路店。周圍短短幾十米的沿街店鋪,這些年面孔一直在變。右手邊的鮮花店變成眼鏡店了,左手邊本來是家海鮮店,去年轉成羊絨衫店了。再隔壁,不久前出現了家洋氣的網際網路線下「嚴選」店。 而唯一不變的,還是這家老書店。戴著口罩的路人行色匆匆。我站在馬路邊觀察,幾乎很少有人走進這排沿街商鋪,但奇怪的是,整個下午,卻不斷有人進出這家曉風書屋。特殊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走進一家書店? 有人來逛逛,買完書就走了;有人是來書店看書、學習,喝咖啡;也有小朋友,父母上班了,自己跑過來看會書。下午兩三點是人流最多的時候,「曉客廳」休息區每張桌子都坐了人,一位女士背著包進來,看看沒有空桌,只好失望地離開。 門口櫃檯堆了幾包書友訂書。店長魏麗告訴我:「其實人流還不算多,只恢復到以前的三分之一。現在有書友不方便出門,直接打電話來訂的,占了不少比例。」磨得坑坑窪窪的櫃檯邊,碼了十幾本已經發黃的舊筆記本,都是手工記錄的顧客訂書需求,密密麻麻。 ...... 「韓**,《藝術哲學》中信版198元,寄往**;李老師,《江村經濟》《鄉土中國》,明天下午書到……」不知道為什麼,翻看著這些手工訂書記錄本,我心底湧起一股暖意,每本流轉的書籍背後的故事,應該都有一個愛書人的故事。 一家書店的「包漿」有多厚 這座城市人與書的故事就有多長 在曉風書屋的那個下午,我碰到了一位從甘肅來的喬先生,他說自己是90後,在江蘇創業,現在還沒法開工,就和朋友跑來杭州散散心,「來到書店,心變得很靜,我來這裡,大概就是想讓自己舒服一點。」 這讓我想起韓國出版家金彥鎬在《書店東西》里寫的一段話:「當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陷入彷徨之際,最好的去處應是書店;被無以言說的孤寂圍困之時,能讓靈魂得到撫慰的空間也是書店。只要世界上依然有這樣一批書店生龍活虎地存在,我們人類就有希望。」 一件文玩古物,因為歲月的打磨,就有了包漿。而一家有「包漿」的書店,可以說是這座城市最好的記錄方式。 那些曾經熟悉的書店 能覓到蹤跡的還有幾家?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書肆、書坊林立的城市。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臨安書坊,不僅鬻書販書,還刻書出版。中山中路棚橋一帶(南宋御街附近),是南宋時臨安最大的書市。當然,它們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千百年來,書業沉浮巨變。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能堅持到現在的書店,寥寥無幾。這個時代,一家開了二三十年的城市獨立書店,足以稱得上是「古董」。 「我們其實已經算是杭州第三波書店了。第一波自然是新華書店這些傳統國營書店。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個體書店放開了,杭州出現了第二波書店潮,三聯書店、萬芳書店、法律書店、高教書店等紛紛出來了。到了90年代後期,才出現我們這種類型的民營書店。我們有自己的個性,像楓林晚偏學術、江郎偏經濟社科,書海和百通這些是綜合的,曉風走人文藝術。」朱鈺芳回憶說,「我們這一代書店人也影響了後來的很多杭州讀書人開書店。從2000年開始,其實那時候書店行業已經不景氣了,但滿庭芳、鐵驢這些店依然要逆市開店。因為老闆真的愛書,最早他們都是在曉風買書看書,後來有了想開一家書店的念頭。」 可惜的是,後來這些店大多都不在了。多年來,許多民營書店在這座城市如驚鴻一瞥,湮沒在時代中,甚至連名字都被人遺忘了。最近幾年,由於外來連鎖品牌、網紅書店的入駐,杭州的書店數量又在回升。不過,很多我們熟悉的本土老牌書店,就只剩下曉風、楓林晚、純真年代等幾家了。 曾經,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體育場路一帶,是著名的書店街。從武林門的展覽館書店,到老浙大曙光路口,僅短短三站路,就有十幾家書店林立。如今在這一帶,能覓到蹤跡的,只剩下這家曉風書屋。 「我們是站在老前輩的肩膀上開書店。最早,西湖邊的外文書店、現代書屋、三聯書店,被稱為杭州的書店『金三角』。像我工作過的三聯書店老總葉芳,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書店人。她是帶我入門的啟蒙師傅,她對書店工作從來都是親力親為,把書店當家,把顧客當朋友,這種信條也是後來我一直堅持的。」朱鈺芳透露。 ... 曉風書屋掌柜朱鈺芳 杭州的讀書人在幫我們挑書 我們是幫他們買書 在曉風書屋,我看到一位在書架前翻了很久的先生。雖然戴著口罩,還是可以看出他上了年紀。老先生告訴我,他姓李,是個「60後」,是這家書店十幾年的老書友了。 「我每個月雷打不動都要來這裡逛一次。大的書城也去,但逛起來的味道沒有這裡好。我喜歡古籍、藝術、文學類的書,曉風選的書比較合我口味。每來一次,我就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書了,網上我也買書的,挑起來太累,還是逛書店的味道好。」李先生笑著說。 我問朱鈺芳:「曉風書屋選書會有自己的標準嗎?」她回答:「讀書人買書,總是有自己的習慣。好的版本、好的版次、好的翻譯、好的校對,都是有講究的。一開始我們也不專業。這麼多年來,是杭州的這些讀書人在幫我們挑書,他們專業,我們是幫他們買書。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就跟著書店買書的那批老顧客,對我們幫助非常大。也正是因為這些人,我們會特地留意這些讀者感興趣的書,後來邀請他們喜歡的作者到店裡,來和他們交流。可以說,是杭州的讀書人成就了今天的曉風。」 朱鈺芳給我講了個故事。1997年,曉風書屋開業的第二年,那時候還在保俶路十幾平米的小鋪子裡。有個中年男子進來,問《人間詞話》有嗎?她說有;又問,《詩詞格律》呢,她答有;再問,那《古代漢語》呢?她回答還是有的。第二天,這位先生再來,立馬下了個大單,一整套《二十四史》,花了2000多元,這筆錢在當年可不得了。 「開業以來的第一個大單。」朱鈺芳說,「如今,這位先生已經70歲了,20多年來,一直在曉風買書。他心態很年輕,每天活躍在我們的微信群里。後來他告訴我,當時看你年紀輕輕,還是個小姑娘,噶小一家書鋪,竟然都有我想要的好書,不簡單。」 24年來,有太多這樣的忠粉追隨者。店長魏麗告訴我,有位姓陳的大學老師,幾乎每隔一天都要來書店,「我們和他都是老朋友了,他隔一天,吃完晚飯就會晃過來,看看最近兩天新到的書,有喜歡的就買下。」 一位在店裡的老顧客拉住我,「你們年輕人現在習慣網上買書,找書下單都很方便。但以前,買書找書哪有那麼容易啊。我們只能托書店幫我們找。老闆娘很用心,以前杭州買不到的書,她坐火車跑到北京、上海、江蘇,都會趕去幫我們買。」 從沒想過做一家網紅書店 只想當杭州人的鄰家書房 我常常在想,網絡時代,買書方便實惠又便捷,究竟是什麼還在維繫著那些跑去書店買書的人? 也許這就是一座城市的「包漿」,人與書店,其實是人與人,人與書相遇的記憶。一家書店的「包漿」有多厚,便是一座城市人與書店的故事有多長,人與書的溫情有多深。 在曉風書屋體育場路店,朱鈺芳指給我看牆上掛的一些書畫,都是書店老友送的,「這位書友的愛人去世了,生前他們夫妻都常常來書店,她就把先生留下的字畫放到了書店。」 朱鈺芳也會常常送老客自家店裡的禮物,有時候是一份掛曆,有時候是一本好書。有位退休教師洪大伯,從書店開業第一天起,就一直跟著朱鈺芳買書。她每年都會送洪大伯一份掛曆當新年禮物。後來洪大伯的眼睛越來越不好,看不了書和掛曆了。2012年,朱鈺芳帶著大女兒去洪大伯家裡拜訪,送了一件毛衣給他。回家的路上,女兒問她,為什麼不是送書?她回答大伯眼睛不好了。女兒追問:「那媽媽,我們書店的客人以後都會老去,都看不了書啦,怎麼辦?」 朱鈺芳心裡一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曉風書屋開始摸索著轉型。從一家純書店,慢慢拓展業務,賣麵包、開發文創,想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書店,留下來。 因疫情閉店的那段日子裡,朱鈺芳隔兩天會到店裡澆花、餵魚。「真的,才短短十幾分鐘,店裡就有電話不斷響起,都是老書友來問我們,什麼時候能開店啊。」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還有書友主動問我們,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助?真的很感動。也是他們,給了我最大的信心。」 就在幾天前,朱鈺芳接到北京一家景區的電話,想邀請曉風書屋開到北京去。「老實說,這些年,我們有蠻多機會走出杭州,開到別的城市。上海、南京、西安等,都不斷有人來邀請去開店。我們都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夫妻兩個都是杭州人,24年來,守在杭州開書店,這片土地是我們熟悉的,是我們深愛的,也願意去深耕的。我們後來開的每一家書店,主題都來自杭州本土文化的沉澱,像西湖邊新新飯店的書房、絲綢博物館的書店,還有現在新開的海塘遺址博物館店。」朱鈺芳說,「我記得我的初心,24年前,我從沒有想過做一家網紅書店。我想的,只是做一家,你吃完晚飯後,能帶著孩子,一家老少遛個彎來看看書的鄰家書房。杭州人喜歡曉風,這種被需要、被信任的幸福感,我很珍惜。」 (原標題《杭州這家書店的地板,因獨特的「包漿」上了人民日報,這份歲月的沉澱,是否也有你的打磨之功?》。編輯向冬雪)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pbmj9b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7581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埔心睡不著改善中醫診所竹塘睡眠品質變差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埤頭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中醫推薦草屯常常心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二水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鹿港強迫症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溪湖心臟無力感看什麼科 伸港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南投頭暈治療中醫 溪湖憂鬱改善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福興容易冒汗看什麼科 埔心倦怠、疲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草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tz1tll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